首页
1
商品介绍
2
【见证#MeToo 运动:姐妹情谊与制度救济】座谈会 活动摘要3
Missing parameters [name]
首页 首页 性别平等倡议 【见证#MeToo 运动:姐妹情谊与制度救济】座谈会 活动摘要
143

【见证#MeToo 运动:姐妹情谊与制度救济】座谈会 活动摘要

【见证#MeToo 运动:姐妹情谊与制度救济】座谈会 活动摘要
-
2023年7月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下称本会)举办的【#MeToo论坛——解读/解毒性骚扰事件】论坛中,大家谈到了那段期间网路上发生了什么事、事件波及到哪些领域、事件的不同样态、其背后运作的权力关系、网路公审与究责以及下一步要怎么走等等。
如今,这些被害人走到了哪里,又走了哪些路呢?这些其实更少被看见。
-
有鉴於此,本会於2024年3月8日举办了【见证#MeToo 运动:姐妹情谊与制度救济】座谈会,感谢有这么多朋友与我们共同持续关注。座谈会中除了有陈美华教授针对这波#MeToo所做的访谈研究进行发表以外,还有彭渰雯教授分享妇团及律师团体组成后援团的情况报告,再来是吴惠玲律师、林夙慧律师分享在实务现场观察到的因为制度不良所衍伸的问题。接著在王秀云教授的引言下,后援团支持的申请服务个案及廖郁晴后援律师、陈令宜后援律师出来现身说法,并由在第一线服务的颜莉璟社工督导分享自己陪伴性侵害被害人在申诉及诉讼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感、所苦。
-
陈美华教授指出,现在因为法律越来越严格,许多太明显、手法太粗糙的性骚扰指认变得相对容易有迹可循;反而陆续出现更多情境式性骚扰(即非那么明显的条件交换、敌意环境性骚扰),其更暧昧不明、更难以辨识、更难以抗拒;也因为性这件事情非常难以指认,所以造成性别体制、性情境与性行为解码的困难。而做出反抗行动的人也可能被究责,因为社会在女性的性上面加诸太多污名,导致他们想要讲任何与性有关的事情(无论正面或负面),都容易觉得把自己「弄脏了」。
-
彭渰雯教授也观察到,尽管这波声势让不少人勇於在网路上发声,但鲜少人会想到这样可能有反被告的风险。面对被告这件事,很多人都非常焦虑,深怕心理的创伤会再次被掀开。
-
不过,在这波#MeToo运动中,陈美华教授也看到了当中的姊妹情谊。大家说出口之后,会无形中引发一种效应,让人觉得: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想/经历。这种效应给了很多人勇气与力量。彭渰雯教授也提到,被害人组成群组互相支持并分享资讯相当重要。另外,妇女团体的后援对一些被害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后盾,尤其是法律资源的支援,让他们安定很多,因为一般人比较少面对法律,所以有律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从旁协助,会让被害人较为安心。
-
对一些被害人而言,「不起诉」的前例也有安定作用,让大家面对诉讼比较不会那么焦虑。而2023年7月由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励馨基金会、妇女新知基金会、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全国律师联合会性骚扰防治委员会等组成的律师后援团自成立至今年2月底,共协助9件个案之诉讼,其中2件已获不起诉。(后援团另於2023年9月开始亦提供个案之法律谘询,共协助2案。)
-
法律后援之外,这些被害人亦有心理谘商支持之需求。颜莉璟督导根据接触过的个案,大致上将被害人的心情分为两类。其一是较为正向的;这些被害人看到这么多人出来发声,会觉得被支持、原来自己不孤单、有人懂自己的心情等等。其二是较为负向的;有些被害人反而会自我究责并且产生比较心态,像是为什么他们敢讲而我却说不出口、为什么那些人有这么多人按赞而我的没有人关注。这些是我们都要特别留意的,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资本发声与承担,所以不能去质疑一些被害人为什么不说出口。另外,有些人来寻求社工的协助也并不一定是要社工通报并采取法律行动,反而只是要有人听他们说话,或者需要谘商的资源。
-
毕竟,司法流程太折磨人了。来到活动现场的申请服务个案也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主管机关一次次的不受理以及整个作业流程都让她不堪其扰。所幸有后援团律师的陪伴,才让她顺利走过笔录这一关。她也提到,自己已经是有搜证有去找资源的状况,但是还是这么困难这么不知所措,那想必其他人更痛苦。
-
不过,进入司法程序之后,面对法律也不见得就不会跌跌撞撞,对於想协助这些被害人的律师及被害人本身都是。廖郁晴律师分享了自己与申请服务个案的接触过程。她说,要跟被害人破冰很不容易,因为打诉讼必须了解事情脉络,此时就必须问很多细节,但又要小心不能伤害被害人。要有温暖的心,却又要保持理智,而这并非易事。林夙慧律师也提到,想为这些被害人发声的律师,平时如何在担任行为人与被行为人的辩护人之间权衡,是需要花更多心力的。吴惠玲律师则进一步呼吁大家一定要对被害人有足够的了解。而这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法院看到越来越多被害人的样态。数个行政法院的判决已经放宽到只要跟间接证据或情况证据相吻合的话,就可以采纳传闻证据。
-
颜莉璟督导亦想要提醒大家,创伤知情很重要,大家遇害当下会忘记都是很正常的,切勿质疑为何被害人想不起来事发经过。陈令宜律师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到,即便被害人有社工、律师、心理谘商师等的温暖支持,仍很可能抵不过行政程序中那一句句冰冷的询问。再者,这些人都只有在开庭或晤谈时才能陪伴,可是那些孤独无助悲伤是时时刻刻都可能出现的。
-
上述都是被害人在决定要不要站出来时所要考虑的成本以及进入司法程序的现实面。而这些,很少人会看到。希望透过这些,大家能对那些出来#MeToo后的被害人走了哪些路、过了什么样的日子有更多的了解。
-
出来#MeToo之后不代表事件就结束了,无论生理或心理都可能会有极大的创伤、周遭他人可能不会理解、甚至可能遭到反告。那么后续的制度支持与心理支持便极为重要,可是这些很少人看到。要如何让这些力量延续,而非只在发声时就停止,需要大家的努力。希望这场座谈有那么一点帮助,让大家看见#MeToo运动中站出来发声的控诉者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层面与更多样貌。
-----
当日议程:
【「不意外」:台湾#MeToo运动中的性/别主体与女性情感社群】
主讲人:陈美华(中山大学社会系教授暨社会科学院院长)
【接住#MeToo,看见问题】
主持人:杜海容(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常务理事 、智胜法律事务所律师)
与谈人:彭渰雯(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教授)、林夙慧(全国律师联合会性骚扰防治小组召集人、林夙慧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惠玲(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理事长、睿映法律事务所律师)
【制度救济走不通?#MeToo之后怎么走?】
主持人:王秀云(成功大学人文暨社会医学科教授)
与谈人:廖郁晴(#MeToo义务律师后援团律师)、陈令宜(#MeToo义务律师后援团律师 )、颜莉璟(励馨蒲公英谘商辅导中心社工督导)、申请服务个案
160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