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106.03 别以「家长」之名 阻碍性平前行3
Missing parameters [name]
首页 首页 时事评论 106.03 别以「家长」之名 阻碍性平前行
74

106.03 别以「家长」之名 阻碍性平前行

2017-03-28 时事评论

68c1e53559abb1648ae4ea5c2e0b360e.jpg

投书:别以「家长」之名 阻碍性平前行

彭渰雯/国立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庄喻清/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理事

「高雄市监督不当教材家长联盟」今日偕同市议员召开记者会,批评目前中小学课本中的多元性别光谱为不当性平教材,更移花接木情欲探索、性爱自主权等字眼,抹黑中小学性平教材为不适龄课程,进而要求教育局及各校性平会委员要有1/3家长代表,且性平课程的内容需经其审议通过才能教学。

我们认为,家长关心学校教学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不应以家长之名遂行其歧视性少数(LGBTQI)的价值观。在看似合理的「程序民主」「家长参与」诉求背后,摆明了是逐步干扰与阻挡我国迈向多元性别平等社会的政治企图。这样的「家长」若进入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无异於遴聘歧视新住民或原住民的汉人进入「族群平等教育委员会」一样荒谬。

首先,目前《性别平等教育法》第九条对於家长参与管道其实已有授权,即在各校的性平会组成时,校方「得聘具性别平等意识之教师代表、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及性别平等教育相关领域之专家学者为委员」。条文中清楚载明「具性别意识」是基本要件,而家长身份只是各种利害相关人中的一类。

事实上,具备家长身份的人很多,目前教育局性平会内的官员、专家、团体代表,或是各校性平会当中的老师、社区代表等委员当中,应早就超过1/3是家长。重点是,性平会的设置有其规范性价值基础与专业,如果让不理解性别议题发展与理论趋势,或仅凭个人价值信念就想主导或否定性平教育的「家长」担任性平委员,根本是「请鬼拿药单」,也违背了立法精神。

其次,与其要求性平教材内容须经各校性平委员会审查通过,我们认为不如扩大参与层面,参考如美国许多城市作法,在每学年开学之初,由教育局、处协同各县市性平专业辅导团到各区或各校举办性平教材说明会,让所有关心的家长(而非仅是担任委员的少数家长)都有机会参加,并将讨论过程、会议结论及相关教材公开上网,落实资讯透明,所有人的发言与决策皆可接受社会公评。若教材有不够清楚妥适之处,也可经由讨论实质修改,而非全盘推翻!

透过公开且面对面的互动,家长有机会学习性别新知,知道国际研究的趋势、为什么学生要学这些,以及在家如何与跟小孩后续沟通,化解可能的疑虑。

当然,有些家长或民众对於教材的不认同是基於个人信仰或道德情感,很可能听不进说明会中的讯息,因为任何有关同志、性别多元或身体/性自主的教学都会被他们视为「社会乱源」。在民主社会中,有不同价值观是常态,但是执政者不能因此却步或观望。

我们认为,教育当局应捍卫具前瞻性的多元性别教育方向,让不同性别认同与特质的孩子都受到尊重也自我认同,这是执政者不能退守的教育与人权底线。此外,应提供更多资源,让教学现场的老师接受充分的专业培训与支持,以称职地扮演性平教学的角色。

最后,对於高雄市许多议员在这波连署中,为这些宗教道德动员的主张背书,我们感到相当遗憾。就算从选票人数来看,根据中研院2015年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明确支持同性婚姻的比例已近6成,并且在愈年轻的族群中比例愈高。

若不谈选票压力,面对歧视同志与抵制多元平等价值的「压力团体」,民意代表更不应贸然跟著高喊「多元性别意识形态课纲全面退出校园」,而应花心力了解误解之所在,促成家长与社会各界的更多讨论,一起思考如何更加落实性别平等教育,培育出对於差异与人权都更有敏感度的新世代公民。

延伸阅读 ▸ 苹果即时论坛投书(2017/03/28)

1412451